查看原文
其他

采访手记:是亲历者也是记录者

深度营 深度训练营 2022-04-30


 / 采访手记 / 




文 | 丁宁

编辑 | 应慧颖





2020年初,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。一时间,紧张的空气弥漫在路上、医院、家中,口罩成为了出门必备的“标配”,咳嗽似乎也成为了公共场合的禁忌。即便是自己独处家中,体温略微升高的变化,也足以让自己在去医院检查与居家观察之间犹豫不决,甚至“疑神疑鬼”:我也得新冠肺炎了吗?


我即是这“疑神疑鬼”中的一员。同时,我也是深度营一名实习记者。因此,“线上问诊”的题目就来自这兵荒马乱的1月,来自我的切身体验,来自我的身边。

全组唯一内蒙古人

  带着关于患者的9个字信息出发了


在反复犹豫徘徊之后,我决定在各式各样的线上问诊中寻求帮助。也是在那时,我意识到同我一样的“疑似患者”也都蜂拥至线上平台,试图以更安全稳妥的方式寻找答案。这在我的写稿生涯中算是头一遭:我是亲历者,也是记录者,选题即是我心中所惑:线上问诊是什么,靠谱吗?


01 做记者届的“海王”


确定选题后,我首先锁定了三类人群:患者、医生、平台方。与我的预想一样,患者的采访对象并不难找,朋友圈、微博、豆瓣、知乎,几乎所有的社交平台都会得到“患者们”各式各样的评论和疑问,我不厌其烦地私戳发言者,解释自己的身份与来意,与在线上咨询病情的患者们交流情况。


很快,我得到了来自5、6名患者的非常鲜活的一手采访资料。在普遍焦虑的环境中,大家都热心地诉说着自己的问诊经历,企图在居家生活中听到更多相似的案例,寻求一份安心。


受访者提供的线上问诊截图(图源:南都周刊


我一边飞速地记录,一边试图寻找他们的不同,随着采访对象的逐渐增多,我发现即便是同样的症状,在儿童、青年、老年、男人、女人等不同的人群中,问诊也都会呈现些微的不同点。对患者类型的初步了解,为我在后续对线上医生的采访中,积累了背景知识和经验。


但对医生的采访却令我犯了难。


在各大线上问诊平台中,有很多医院的名称在列,然而在疫情期间,拨打医院的电话寻求采访却显得不合时宜,且十分困难。在经历了7、8家医院线路忙的情况后,我终于打通一家医院的电话,接线护士答应将我的采访需求转告给医生,无奈连续工作十几小时的医生却也抽不出空来。


采访陷入了困境,我转头寻找第三方平台——他们是医生和患者的中介,也是链接彼此的桥梁,同样是我推进采访的关键。


一番波折后,我与平安好医生、微医等几家线上问诊平台取得了联系,在与工作人员对接时,我要求尽可能地为我引荐能够联系到的医生,按照他们的时间安排采访。


“平安好医生”医师在线问诊(图源:南都周刊


紧接着,儿科、耳鼻喉科、呼吸科、心理科······我分别联络了不同科室的医生,在吃饭、休息的间隙与4位医生取得了联系,各自进行了半小时左右的电话采访。同时,我又加入了线上医生自建的讨论症状的微信群,在其中寻找更多的素材与采访机会。


详实的采访是报道的“原料”,一定需要“广泛撒网,重点捕捞”,材料越多越好,不妨做记者届的“海王”。


02 要采访不要宣传


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,但我在成稿时却遇到了新的难题。在整个采访过程中,第三方线上问诊平台主动提供了很多资源,帮助联系了不少后台工作的医生,并且提供图片。


“微医”和“平安好医生”APP的 “线上问诊”平台

(图源:南都周刊


这本是好事,但在写成文章时,我却有相当的篇幅在介绍问诊平台的产品,读起来不免有了宣传之嫌。为了避免这一问题,我开始尝试向自己提问:这样的线上问诊平台是否规范?线上医生有无医师执照?如何确保医生信息的真实可靠?


拿着这些问题回到平台,才发现后台竟有相当一部分“AI医生”对患者进行分诊,也并非所有医生都对呼吸科的病症有所了解。正是这样的警惕避免了文稿中一味的宣传。


03 能帮到读者吗


文章写成拿给显玲姐,得到了长长的语音回复。但显玲姐也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:“这个文章的选题在当下很有意义,但你的文章真的能帮到读者吗?”


显玲姐提出,应该在线上问诊的具体操作流程上着墨,让更多人在此时看到这篇文章后,便知道什么样的症状适合线上问诊、怎样问诊,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文章的作用——让人们了解更多有用的信息


这也是第一次,我从记录者又回到亲历者,如果我是读者,我希望看到什么?如果我是患者,我在担心什么?


带着这个问题,我在文章中又添加了大量指示线上问诊操作的说明和截图,并且按照先判断病情、再选择问诊方式的思路,在文中对线上问诊操作流程重新进行了梳理,直截了当地将“如何使用线上问诊”作为二级标题,增强了文章的实用性。


同济医院线上咨询流程(图源:南都周刊)


当然,文章在可读性、故事性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,采访过程中来自医生的许多令人动容的细节都没能得到呈现。如何兼顾实用性和故事性,是我在接下来的报道中继续思考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向。



稿件原文:


《线上问诊:抗击疫情的“第二战场”》



END


运营总监 | 谢   婵

统筹编辑 | 陈星萌

值班编辑 | 应慧颖


推荐阅读


“我感觉被扇了一巴掌,但是我又好像被拥抱了” | 复盘《绩点为王》


如何与编辑有效沟通?不如把他们当作未来的自己吧


B站综艺,有内味吗?


听说,有趣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!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